当前位置 :主页 > 淮南资讯 > 内容正文

“四量”齐抓推进土地要素保障“提效增质”

【 发布时间:2023-08-20 】

  今年以来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“要素跟着项目走、项目跟着空间规划走”的原则,成立要素保障专班,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,深入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,采取“限增量、活流量、去存量、控容量”四量齐抓,稳步实现土地要素保障“提效增质”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  严控增量,优化土地要素空间布局。在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线等“三区三线”的基础上,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,合理安排用地的空间和时序,统筹协调土地要素保护与发展的关系。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承载力,从严控制项目建设占用新增建设用地,提出体现区域、行业、产业差别的精细化管理措施,促进土地要素向产业实体经济、民生项目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倾斜,引导产业投向,促进经济转型升级。

  用活流量,统筹城乡土地要素流动。结合编制美丽乡村规划,将小、散、偏、弃的旧村庄纳入其中,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,既解决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往哪里去的问题,又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地从哪里来、钱从哪里来的根本问题。实现了项目区农村美化、农民增收,并为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用地要素保障。今年以来,全市共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10个批次,保障建设用地指标2088亩。

  消化存量,深挖土地要素保障潜力。细化“增存挂钩”方案,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与消化存量批而未供土地、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相挂钩。逐宗明确批而未供土地整改的用途、强度和时序,重点解决因城镇规划和行政区划调整、征迁无法实施等难点问题,引导新建项目向批而未供土地上选址,对处置率达不到要求的县区暂缓审批新的用地。同时开展国有存量工矿用地摸排,掌握底数,建立台账,逐宗制定盘活利用方案。今年以来,全市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3宗,2210亩。

  扩大容量,发挥土地要素最大效益。把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纳入各类开发园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,在工业项目中实施“标准地”供应,推行“亩产论英雄”,会同经信部门探索建立“亩产税收”考核,对未达到双控指标(容积率、投资强度)的项目不得通过预审。同时,鼓励开发园区工业项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,提高容积率不增收土地价款。今年以来,共审批此类项目2个,增加工业建设计容面积8964平方米。 (记者周莹莹)

  (责编:王倩,初审:田野,终审:余永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