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主页 > 黄山资讯 > 内容正文

走进祁西南 领略徽文化

【 发布时间:2020-10-21 】

深秋时节,大地披金。10月18日一早,“走进徽州教育文化”志愿者团队第39期活动一行18人来到祁门县西南片的渚口、马山、下汪村等村领略徽州文化。在箬坑乡石舜村,探访古建筑,感受古风俗,了解戏曲“活化石”——目连戏的历史。

志愿者一行先走进渚口参观贞一堂、“一府六县”古民居,再前往马山听了一曲有中国戏曲“戏祖”美誉的目连戏《遣三世》,随后来到下汪观看曹门上高悬着“越国名家”匾额。

据了解,石舜村位于祁门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南坡山脚下、箬坑乡的东面,是个集合了马山、马口、上汪、下汪、邬家、栗木等知名传统村落的行政村。祁门有句谚语“西路虎南路豹”是比喻西南乡藏龙卧虎,人才辈出。从宋至今,村里可圈可点的人物,如进士、御医、名家各派达31名之多,享有“秀才村”之美誉。这里徽派古建筑保存完好,文化底蕴深厚。该村有着保存较好的省唯一一座木牌坊——汪子严木牌坊,14座古祠堂,100多幢古民居和成片的古樟树群。马山、栗木的目连戏堪称中国戏曲的“戏祖”和“活化石”。石舜还是革命老区,祁门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——岩上就在这里。

渚口村“一府六县”——“新屋里”的主人倪望重当年就是在下汪村坐馆授徒。村人出于感恩之情为他凑足银两助其赶考,倪望重才先后连中举人、进士,仕官一方。村子有“学古斋”“龙祀学屋”“揆祀学屋”“玉祀学屋”等书斋,现在还有条“教师街”,见证着这里千年文明的传承,历来尊师重教的传统。

马山村居民多为叶氏,先后建造了3座祠堂,以叙伦堂保存最好。“开国元勋”匾是族人叶功权被朱元璋封为左军元帅而授。“经明行修” 匾是旌表族人叶兰芳的,他于1900年恩科拨贡,后任祁门东山书院校董,晚年出任祁山小学校长,是祁门教育界的名耆。叶氏宗族历来重视文化修养。村中原有名由“三字经”中“我教子,唯一经”的“一经堂”家塾和“茂兰家塾”,现巳成为废圯,破旧不堪,但无不显示着小村深厚的历史底蕴。马山最出名的是目连戏班,这里自古便有演目连戏的习俗。目连戏是一种古老的剧种,被誉为中国戏曲的“戏祖”。栗木目连戏历史更早,徽州目连戏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下汪村进村曹门上高悬着“越国名家”匾额,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了徽州王越国公汪华。下汪村与上汪村同坐落于舜溪河畔,都是汪华的后裔聚居地。下汪村是全国唯一“一村双女祠”的古村落,道生祠、怡燕祠均为明代古祠。

祁门西南之行,让人深深感受徽州文化底蕴之深厚,保护好相关文物遗存刻不容缓。